红色资源既是传承红色精神的载体,也是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财富。近年来,随着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的不断扩充,红色旅游也持续升温。从2004年到2019年,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也从1.4亿增长到了14.1亿。2021年端午节假期三天,全网红色旅游景区门票销售同比增长6成,红色旅游成为当下乃至未来旅游消费一个核心增长点。
为更好的发挥红色旅游对推动城市发展,刺激城市消费迭代,实现乡村振兴的作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对红色资源引领经济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
3月4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拓宽线上传播渠道,鼓励通过“云展览”、短视频、在线直播、H5、全景VR等形式,充分用好革命文物资源及烈士纪念设施服务党史学习教育。
4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5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联合推出了“建党百年 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为帮助各地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健全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培育特色党建品牌,引领文旅和产业经济发展。道可云推出了VR智慧文旅产业服务平台,以地区红色资源为依托,进行夜游网红景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挖掘和全域VR游园平台搭建等,促进旅游消费迭代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红色资源,培育特色品牌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区域内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景区,采用VR、AR、AI、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技术规划建设智慧党建大数据中心、智慧党建数字展馆。在全国率先将党建工作和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相融合,培育特色党建文旅品牌,在全省、全国进行试点推广。
围绕补齐旅游演艺短板,延展红色旅游“夜经济”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精神内涵,通过数字灯光技术精心策划红色灯光秀、演艺秀、夜间游等项目,构建标志性“夜旅游”发展带,打造特色文化夜游品牌。构建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五夜”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元夜间消费需求,进而带动餐饮、酒店、民宿、交通、文创、研学、演艺等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据去哪儿大数据统计显示:在中国旅游,每增加1元的收入,可带动第三产业相应增加10.7元的消费)
串联旅游景区,编制精品线路
整合区域内所有旅游景区,设计区域手绘地图,将各地旅游景区、党建展馆进行线上统一展示,实现全域旅游资源的有效串接。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体验民俗风情”、“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与旅行社等精心编制策划数十条精品旅游线路、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开展独具特色的红色研学活动、VR沉浸式体验活动。实现全域旅游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客源的互通共享,降低景区运营推广成本,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完善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VR、3D、AI、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建设VR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智慧景区导览系统、商城系统等,进行互联网售票、二维码售票,逐步实现文化旅游智慧监管、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吸引各景区、商户入驻。实现区域内旅游景区、餐饮、酒店、民宿、文创产品等配套文旅产业资源的整合,打造“旅游+党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领先模式,为游客提供“食、宿、行、购、游、乐、娱”一站式服务。
同时,景区通过VR、AI技术打造的线上展示渠道也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拥有红色旅游的远程“云端”体验,提升游客体验感和获得感,增强红色旅游景区吸引力。
近年来,游客对红色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也在持续推动红色旅游的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作为一个细分市场,红色旅游正在成为拉动内需、提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文化旅游关联国民经济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文旅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餐饮、酒店、土特产等相关产业增收10.7元,文旅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可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对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完善的、广阔的旅游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
道可云作为国家工信部、山东省工信厅、青岛工信局等单位推荐的数字化赋能平台企业、领先的VR虚拟现实技术服务商,基于5G、3D、VR、AR、AI、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打造了国内领先的红色党建展馆、数字展厅、VR红色旅游基地、VR智慧文旅党建服务平台,在北京、青岛、河南等地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当地红色资源引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好评!